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8日在宝鸡市陈仓区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宝鸡市陈仓区代区长 苏国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陈仓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陈仓历史上不平凡的五年,也是陈仓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积极应对5·12地震、全球金融危机、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事件和严重的洪涝灾害,克难攻坚,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连续第三次荣获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区称号,2009年荣获全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
--过去的五年,是区域经济发展较快、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3%。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45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9.39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393.14%。法士特锻造基地、5万吨纯生啤酒、金宝特铸造、30万吨小麦专用粉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骨干企业保持迅猛发展的势头。陈仓科技工业园区、周原工业园跻身全省100个重点建设县域工业园区行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项目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凸显。连续第三次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区称号,被命名为陕西烘焙食品名城。粮食生产连续7年获得丰收,陈仓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初具规模,陕西鸿盛、国人菌业、大明蔬菜等29户企业建成投产,特色农业产业比重迅速提升。陈仓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宝鸡会展中心建成投用,大明天地工业品城、会展宾馆等一批项目落地实施,第20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在园区成功举办。加快开发钓鱼台、安平沟、吴山等旅游景区,育才君悦酒店、佳苑财富街、陈仓步行街等一批商贸服务设施建成投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作顺利实施,城乡市场繁荣稳定。
--过去的五年,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居民幸福指数快速提升的五年。着眼于解决群众行路难,先后实施了西宝中线、东县路、底县路、坪香路等主干公路改造,建成通村水泥路1407公里,实现镇镇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着眼于创造美好生活环境,整合资金3000多万元,集中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镇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周原镇创建为西北首个国家卫生镇,阳平镇获得省级环境优美镇命名,新街镇官村荣获全市最美乡村称号。从2007年开始,区财政每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深入开展“绿色陈仓”建设,累计完成绿化里程896.3公里,绿化面积26.9万亩,栽植苗木1863万株,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9.2%。新农村晋星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建成安全饮水工程224处,解决了19.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着眼于三大板块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突破西山战略,累计投入各类项目资金8.85亿元,6.38万人实现脱贫。建成寄宿制学校53所,移民搬迁5070户22251人,新栽经济林果15万亩,肉牛存栏5.6万头,养殖土鸡50万只。2010年西部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100元,是2005年的3倍。西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农村扶贫板块开发突破发展的新路子,带动了全区扶贫开发工作迈上新台阶。
--过去的五年,是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的五年。陈仓大道、建国路拓宽改造、南环路东延工程顺利完成,滨河南路、蔡阳渭河大桥、凤凰大桥建成通车,南环路景观苗圃、千渭星城广场、陈仓苑等休闲广场投入使用,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8平方米。锦绣园、兴华苑、千渭星城等住宅小区顺利建成。农业综合信息大楼、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陈仓医院内科住院楼建成投用。城市建成区面积比“十五”末扩大了3倍。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和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数字化城管工作全面推行,城市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虢镇、千河、县功等7个镇政府办公楼建成投用,关中百镇和重点镇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镇化率达到45%。
--过去的五年,是众志成城抗击5·12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经历了雨雪冰冻、5·12汶川大地震和两次严重的洪涝灾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5·12地震,是建国以来我区遭受的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区委、区政府坚持把群众的生命安危放在首位,第一时间免费救助伤员245人。始终坚持把安排好群众生活贯穿于抗震救灾的全过程,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面对异常艰巨的重建任务,区政府坚持科学规划,全面反映灾情,积极争取支持,我区被列入全国41个重灾区之中。灾后重建规划总投资56.93亿元,1011个项目全部开工,竣工921个,累计完成投资31.7亿元。通过实施7820户农村居民住房和228个村的公共服务设施等重建项目,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通过实施32个市政重建项目,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通过实施138个中小学校重建项目,教育基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通过实施46个医疗卫生重建项目,城乡居民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通过抗震救灾,我们积累了应对突发事件、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宝贵经验。通过灾后重建,我们基本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的目标。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五年。顺利通过虢阳星火技术密集区验收,保持了全国科技进步合格县区称号。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寄宿制学校蛋奶工程启动实施,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加强,教育“两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第三次文物普查全面完成,陈仓社火入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周末广场文化活动荣获“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殊荣。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运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扎实推进。“生育关怀”行动影响力不断增强,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川塬、西山两所中心敬老院顺利建成,3个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孝老爱亲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深入开展。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和白内障无障碍区。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加强,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预验收。完成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全面落实。高度重视就业和弱势群体帮扶,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农村公益岗位试点全面启动。积极推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建设廉租住房500套。我区被确定为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区,参保24.7万人。纳入城市低保7011户15247人,农村低保15632户39671人,五年累计发放低保金2.12亿元。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创新力度较大、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的五年。政府机构改革、城市管理体制、集体林权制度、粮食流通体制、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和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物流园区管委会和西山建委升格为市政府派出机构,高新区整建制托管千河、钓渭、天王、磻溪四镇稳步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不断强化环境立区观念,认真落实投资环境保障责任,严肃查处影响投资环境的行为,投资环境持续改善。以“两区八园”为重点,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各类经贸洽谈活动,五年来,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62个,合同引资216亿元,到位资金95亿元。投资28亿元的大唐热电、投资5亿元的众喜金陵河水泥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
--过去的五年,是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扎实推进、和谐陈仓建设效果明显的五年。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黑恶势力等刑事犯罪活动,积极预防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网格化治安巡防体系不断完善,“平安陈仓”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平安区。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事故防范能力逐年提高,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四项控制指标持续下降。“五五”普法广泛开展,全民法律素质不断提高。顺利完成第六次、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和两次社区换届。建成区级信访接待大厅,大力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和“领导接访、干部下访”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区社会和谐稳定。以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为目标,建立了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进一步提升。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媒体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78件,政协委员提案655件。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全面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持续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得到加强。
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1亿元,增长1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亿元,增长33.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80元,分别增长15%和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14亿元,增长3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亿元。全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7个,完成投资24.37亿元,清洁燃油、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西堡商贸城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园区建设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13亿元,增长32%。农业与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进展顺利,建成日光温室325座1340亩,蔬菜大棚550亩。世苑二区住房、城区供水管网改造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县功、阳平、坪头等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灾后重建工作走在全省四个重灾县前列。“民生八大工程”快速推进,累计完成投资5.4亿元。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二本上线率达到31.4%。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取得丰硕成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1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同时,体育、老龄、气象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统计、审计、供销、档案、物价、兵役、民族宗教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国税、地税、工商、质监、供电、邮政、通信、金融、保险等行业取得了新的成绩,有力地支持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陈仓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城乡变化最大、项目支撑最强、群众实惠最多的五年。我们之所以能在经历宏观环境新变化、经受复杂局面新考验中取得令人鼓舞的新成绩,主要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区60万人民的团结奋斗,归功于历届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老同志的关心帮助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监督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为全区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向驻区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在陈仓投资、经商、务工的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陈仓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和深切的问候!
在总结过去五年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与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小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和结构与实现率先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具有强劲带动力的大项目依然偏少。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不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在投入和管理上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三是在加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还时有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服务水平、工作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机关作风及廉政建设还需进一步强化。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区经济转轨、体制转换、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更是加快“六区”建设、实现率先发展的攻坚时期。陈仓正站在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我们具备了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础,但底子薄、总量小、经济欠发达仍然是我们的最大区情。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优势和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总体上是人均生产总值从3000美元向6000美元的跨越时期,但经济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支撑作用不强、财政收入总量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水平低等欠发达地区的共性问题还比较突出。加快发展,是从陈仓区情出发的惟一选择,是解决陈仓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陈仓60万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陈仓最大的政治。
--我们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但日益加剧的区域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当前,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对西部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为我们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宝鸡定位为副中心城市,我区作为宝鸡特大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和主要承载地,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城市化、工业化将全面提速。但也要看到,新一轮发展高潮的形成,区域间的竞争将不断加剧。我们只有确立更高的目标,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我们初步具备了“三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条件,但要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仍任重道远。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难得机遇。但我们也要看到,陈仓是一个以“三农”为主的地区,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强;农村基础条件还比较差,农民收入还比较低。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需要我们下更大的气力。
--我们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仍然处于矛盾凸显期。“十二五”期间,随着宝鸡特大城市建设东扩南移北上和宝鸡高新区加速向我区推进,我区经济社会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但同时因利益关系调整带来的各种矛盾明显增多,协调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的难度加大。以进求稳则稳定长存,以退求稳则稳定殆尽。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发展保稳定、以稳定促发展的思想,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发展的成果来促进和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我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但仍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陈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勤劳善良的朴实民风,特别是全区人民经历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磨砺了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有着加快发展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我们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制约发展的最大障碍,仍然是思想不够解放。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才能推动陈仓更好更快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已经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六区”建设、实现率先发展为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致力全面转型,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使陈仓综合实力更强、城市形象更美、经济结构更优、生态环境更好、人民更加幸福,为宝鸡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作出积极贡献。
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快速增长,实现经济总量与综合实力两跨越。
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241.75亿元,年均增长16%,实现翻一番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72.03亿元,年均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5.39亿元,年均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46亿元,年均增长25%。经过努力,到“十二五”末,经济总量与综合实力实现新的突破,在全市乃至全省各县(区)排名中位居前列。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两加快。
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600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130元,年均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双高普九”,建成省级教育强区。区、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到“十二五”末,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更加和谐,人民幸福指数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实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两提高。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0%,森林覆盖率达到53.6%,城市人均绿地达到17平方米,建成生态园林城市。到“十二五”末,发展方式得到根本转变,经济转型达到预期效果,实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统一。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实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两突破。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第一动力,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破除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区域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到“十二五”末,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性因素逐步得到化解,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实现上述目标,关键在于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抓住关键,突破重点,埋头苦干,务求实效。按照区委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要求,围绕加快“六区”建设、实现率先发展的目标,今后五年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规划引领,整体推进,努力在建设关中一流新城区上实现新跨越。在宝鸡特大城市建设规划的引领下,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加快西接东扩、南移北上步伐,全面拉开城市框架,快速形成东西互动、点线相连、人气集聚、全面推进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城西以陈仓现代物流园区为依托,以构建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为方向,配套建设行政办公、高档餐饮娱乐设施,强力打造集商务、会展、金融、旅游、休闲、居住为一体,高档次、生态型、现代化的核心功能区。城东及阳平地区依托科技工业园区,以大企业、大项目为载体,走新特产业与新城建设融合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具有较大影响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西宝高速公路以南,以水系为纽带,以文化为脉络,以绿化为载体,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强力推进渭河堤防改造工程,建设沿河带状公园,适度发展房地产业,努力打造满足群众居住、休闲、健身的沿河新城。陇海铁路以北地区,适时启动北环线、北新路和北坡公园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发展房地产业和商贸服务业,策划建设体现陈仓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项目,集聚人气,打造北部新城。加快改造老城区、车站厂区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扎实开展旧城和城中村改造,推动餐饮、商业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向高层次、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加快完善连接渭河两岸和横跨陇海铁路的南北走向路网,全面实施学校、医院、集中供热等一批关系城市长远发展、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城市发展的承载能力。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城市发展由量态扩张向质态提升转型,由城郊型向城区型城市形态转变,建设一个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宝鸡市新的核心区。
--扶优引强,突出重点,努力在建设新型工业强区上取得新突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引领,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着力培育大产业、做强大企业、创建大品牌,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全力支持青岛宝啤、北方动力、育才玻璃、祥和面粉、众喜金陵河水泥、天香坊食品和法士特、宝光集团、大唐热电等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扩大规模,创新产品,提档升级,加快发展壮大。以陈仓科技工业园区和区镇工业园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大的企业入园发展。着力培育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电子电器、轻工纺织、能源建材六大主导产业集群,到2015年,发展年产值过百亿元企业1户,过10亿元企业5户,过5亿元企业10户,过亿元企业30户,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全面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
--优化布局,扩大规模,努力在建设特色农业大区上打造新优势。围绕畜、粮、果、菜四大特色产业发展,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农业科技示范园为抓手,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特色农业的规模和效益。按照“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运作、农民参与”的思路,整合项目资金,完善陈仓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扶持政策,切实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充分发挥入园企业和当地群众的主体作用,发展日光温室1万亩,高档食用菌1万亩,水泥骨架大棚1万亩,露地蔬菜1万亩,打造陕西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高度重视并着力探索解决贾村塬区缺水问题,以旱作农业为方向,推广地膜覆盖等旱作农业技术,试点示范蔬菜、果品种植等特色产业,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该区域发展水平。切实提升西部山区干鲜果品、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规模和水平,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力争到2015年,西部山区以花椒、苹果、核桃为主的经济林达到60万亩,家畜存栏达到10万头,家禽存栏达到72万只,成为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区。
--着眼长远,高点起步,努力在建设商贸物流聚集区上开创新局面。积极支持陈仓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着力引进知名物流企业,整合全区商贸物流资源,全面建设“立足西部、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加速区域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着力引进高档次宾馆和餐饮知名品牌,提升餐饮服务业档次,培植区域性会务接待中心。规划建设娱乐、休闲、健身、洗浴等专业街市,引导和扶持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托幼、家政、医疗保健等社区服务业。积极发展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限价商品房和普通商品房,满足居民住房需求。加快禅龙寺、吴山、安平沟、大水川旅游资源开发,积极培育旅游市场,抓好市场营销,加强旅游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增强对外吸引力。
--巩固成果,提升标准,努力在建设生态环保模范区上达到新水平。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为目标,加快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强化生态环保与综合治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公众环境满意率。继续坚持全民动员、加大投资、强化管护、打造精品的思路,全力推动绿色陈仓建设,提升城乡绿化的品位和档次。按照“保护、保障、挖潜和节约集约利用”的原则,建立严格、科学、有效的土地使用制度,严查毁地、违法占地和擅自卖地行为,全力保障建设用地。到“十二五”末,努力使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重点行业污染强度明显下降,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和国家生态区验收。
--加大投入,示范引导,努力在建设统筹城乡示范区上迈上新台阶。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加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多途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依托科技工业园区,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为全区统筹城乡发展探索经验。加快推进土地管理、户籍管理、社会保障、财政金融体制和流通体制五项改革,努力形成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的“六位一体”新格局。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和创业发展的能力,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积极争取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道路交通、安全用水、堤防治理、灌溉工程修复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解决影响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部分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加快建立长期、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改善环境与提高素质相结合,发展生产与创建文明相结合,以新农村建设各种创建活动为载体,建设一批设施新村、产业新村、富裕新村,展现秀美乡村的崭新风貌。
2011年主要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关系陈仓的长远发展大局。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一、以建设大企业大集团为重点,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扶持大企业大集团提速增效。认真落实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建设各项政策,继续按照“三个零”原则搞好服务,积极推动北方动力、青啤宝鸡、众喜金陵河水泥、育才玻璃、金宝特精密铸造、祥和面粉等优势骨干企业强势扩张。加快实施众喜金陵河水泥二期、青啤宝鸡公司10万吨纯生和5万吨易拉罐生产线、延长中立20万吨甲醇汽油、鼎钛公司钛材加工、海宝特种金属球粉加工等产业项目。以北动工业园、陕机工业园、力邦工业园等为重点,盘活闲置资产,延长产业链,建设企业园中园,形成产业集群,激活企业集团内生动力。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健全园区开发和投融资体制,启动投资3亿元创业基地建设,积极跟进航天泵业、博磊化工项目,提早谋划园区商贸新区开发。加快启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周原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发展以育才玻璃为重点的玻璃建材业,打造中国西部玻璃产业基地。以延长中立、清洁燃油为中心,加快阳平石化产业园建设,力争宏达钢材物流园开工建设。组建县功工业园经济实体,着力建设县功区域性商贸中心,引进3-5户企业落地建设。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认真落实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扶持10户成长性强和有自主品牌的非公企业做大做强。积极稳妥推进秦川酒业、华伟水泥等区属企业改制,引导开展“强弱联合”,最大限度盘活闲置资产。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集团,搞好上下游产品生产,实现集约化、规模化、配套化发展。抢抓政策机遇,强力推动全民创业,着力扩张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规模,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大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严格执行项目节能环保准入标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区创建和创模复检工作,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积极推进企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实施质量兴区战略,着力培育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争创著名品牌和中国名牌,提升企业总体水平。
二、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强力推动农民增收
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继续按照项目整合、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的建设思路,着力探索企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等新机制,推广“畜、沼、菜”等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年内新建水泥骨架大棚2000亩,日光温室1000亩,千头奶牛场1个,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示范场各1个,千头生猪养殖场10个。积极探索、试点贾村、桥镇高效旱作农业发展模式,试验种植地膜洋芋500亩。
培育壮大农业产业支柱。按照“兴菜、强畜、优果、稳粮”的思路,着力提升产业水平,大力实施“优势产业提升工程”,提高农产品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重视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全区蔬菜面积达到7.5万亩。发展生态果业,实现果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肉牛产业振兴工程,新建千头肉牛示范村、百头示范场5个。扎实推进奶畜产业提升工程,完成两个千头奶牛场建设。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狠抓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提升陈仓农产品知名度。
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及时兑现各项直补和扶持政策,深入推行农村生猪、奶牛等政策性保险和良种补贴。加大财政支农和资金扶持力度,落实小额信贷政策,重点扶持专业大户和专业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科技推广和农业技术服务,培育农民经纪人和技术服务队伍。
三、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重点,强力推动三产服务业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加快陈仓现代物流园区建设为核心,着力培育扶持一批物流龙头企业,积极引进知名商贸物流企业,推动物流集聚和规模膨胀。开工建设物流信息中心,启动实施园区二期道路及管网工程。加快大明天地国际工业品城、育才汽车机电交易中心和宝鸡会展宾馆建设,开工建设高力农业机械配送中心、宝鸡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年内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
大力提升商贸服务业。积极引进知名商贸、餐饮企业,打造新的商贸增长点。积极发展保险、中介、信息、广告等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按照“大旅游、大发展、大产业”的思路,编制完成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加大吴山、安平沟、蜂泉山、大水川等重点景区开发建设力度。积极挖掘我区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人文旅游和休闲旅游,支持民间艺术团体发展,规划建设具有陈仓特色的民间社火、马勺脸谱民俗文化产业园。加大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年内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亿元。
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政策,深入推进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繁荣农村消费市场。积极推进“农超对接”,畅通农产品双向流通渠道,建设农产品签约采购基地,组织配送各类农产品直接进城、进超市、进批发市场,以流通现代化促进农业基地化、标准化、集约化。支持供销社、商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
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强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坚持“东西扩展,向北延伸,中心建成区改造完善”的总体思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渭河北岸堤路合一等重点工程,力争启动北环线、北新路建设,启动实施城市排污主干管网建设,全面完成城区供水管网改造。支持大唐热电供热主管网建设。积极推动东门十字改造,试点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大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扩大城管执法覆盖面,进一步理顺街道办事处和社区职能,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城市标准化、精细化管理。
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关中百镇和重点镇建设为载体,以阳平、县功、坪头等镇为重点,以58个中心村为基础,坚持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培育产业、增强综合承载能力的原则,切实加强城镇规划工作,合理布局,盘活资源,建立融资平台,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扎实推进虢镇、阳平、周原三镇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途径。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切实抓好新农村晋星创建、农民增收举措到户、项目到村、乡村在线工程,着力提升全区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继续推进绿色陈仓建设,年内完成绿化里程160公里,绿化面积3万亩,栽植各类苗木230万株。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努力使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深入实施突破西山战略。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围绕花椒、核桃、苹果等优势产业,开展新优品种引进、先进技术推广,建成无公害绿色产业基地,年内新栽果椒经济林5万亩。积极推广“秦宝模式”,加快肉牛基地建设,发展肉牛1万头、土鸡55万只,推进产业化经营。实施安全饮水项目30处,新修通村组道路100公里,桥梁6座。完成扶贫和生态移民搬迁2000人。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万人次,劳务输出3万人。深化扶贫“五百”工程和“千村千企”扶助行动,提升社会扶贫工作水平。实施“节能减柴”工程,大力实施陕西西大门绿化和农村村庄、公路、渭河沿岸、坡面绿化,积极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富裕生态文明新西山。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和管理,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认真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健全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村级民主管理透明化。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深化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积极推进林地流转。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市场化组织程度。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
五、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强力推动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全力加快灾后重建进度。全面完成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加快坪头渭河大桥、石羊庙千河大桥等亚行贷款道路桥梁建设,全面完成小城镇供排水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文化体育设施和机关集中安置工程、教育卫生项目建设,有效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加快地质灾害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生态治理和土地整理等项目进度,提高灾害预警监测和防御能力。积极做好灾后重建审计工作,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竣工验收制度,确保灾后重建项目不出质量和腐败问题。
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抢抓关天经济区规划实施和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切实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在增加项目总量的同时,着力提升项目质量,千方百计推进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建设。强化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继续实行领导包抓制度,坚持重点项目服务例会制度,加强项目考核,推动项目考核常态化、制度化,确保完成当年投资24亿元的46个重点项目建设。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围绕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和方向,精心包装项目,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创新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和跟踪问效机制,做好招商引资跟踪问效工作,提高项目履约率和投产率。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优招商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千方百计吸引投资者,真正让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确保实现全年合同引资50亿元、到位资金20亿元的目标。
认真办好十件实事。一是投资7280万元建设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和卫监所等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二是投资1500万元建成退耕还林口粮田2万亩。三是投资940万元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四是投资3000万元完成建国路绿化美化工程。五是投资2900万元完成县功、香泉通乡油路改造工程。六是投资2000万元完成22个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七是投资2500万元建设厂区初中。八是投资800万元实施西部山区60户危房改造。九是投资2253万元实施273户1212人千村贫困人口搬迁工程。十是投资200万元改善30个村的基础设施条件。
六、以创新机制体制为重点,强力推动财税金融工作
大力培植税源。以财政增收为核心,着力培植以工业为重点的支柱财源,扩大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后续财源,发展以商贸流通为主的新兴财源,保证财力稳定增长,努力提高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全面开展国有资产清理清查,对国有闲置资产进行整合包装,通过市场化运作,统筹经营开发,提高资产收益,增加可用财力。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基金会、金河农协会借款清收工作。继续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争取力度,认真研究中省各项奖补政策,争取当年奖补和转移支付拿到更多份额。
切实加强财税金融监管。适应财政增支因素较多的新形势,努力提高理财用财水平,全力保运转、保稳定、保民生。加强税收征管,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努力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公共服务支出需要。继续深化以“镇财镇用区监管”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和改进金融工作,搞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快融资平台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信贷投入力度,为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七、以民生建设为重点,强力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全力推动创业型城市建设。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力度,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优抚保障力度,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着力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
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启动实施“双高普九”,深化“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着力解决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深入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步伐,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改善城乡办学条件。深入推动校园安全工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优化校园环境。扎实开展标准化高中和示范高中建设,加大幼儿教育投入,完成4-5个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扎实推进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发展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慈善等各项事业,高度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加强兵役、双拥、民族宗教、气象、档案工作,维护好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八、以平安陈仓建设为重点,强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切实加强公共管理。坚持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制度创新、安全生产强基固本、安全生产支撑力提升、安全执法规范化阳光工程、安全监察和谐关系创建、安全文化推进等六大安全生产民生工程,有效防范和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健全突发事件预警预防体系,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整顿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切实加强价格监测工作,积极维护市场稳定和价格稳定。
扎实开展和谐陈仓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不断深化“平安陈仓”建设,积极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继续推行网格化治安巡防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健全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机制,认真做好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处理工作。坚持信访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深入开展领导接访、干部下访,及时有效处理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我们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寝不安席的责任感,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着力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学习,科学施政。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巩固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发展导向,研究经济走势和产业转移新趋势、新特点,积极谋划陈仓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建立健全政府决策咨询制度,广泛听取、吸收基层组织、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真知灼见,提高施政的科学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发展经济、繁荣事业、促进和谐的能力和水平。
提高效能,务实勤政。大力倡导讲实际、干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和督查考评制度,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继续发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在重点工作、难点事务、关键问题上靠前指挥,身体力行,解决矛盾和问题。坚持工作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率、快节奏。突出执行力建设,加强机关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着力解决作风飘浮和办事“中梗阻”问题,坚决杜绝推诿扯皮、各行其是,努力推动政府工作上台阶、晋位次、显成效。
创新思维,依法行政。创新服务理念,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依法行政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办事进程,提高办事效率,切实打造效能政府。自觉接受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及时报告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和重点工程实施情况。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实行执法依据公开、执法过错追究和执法行为评议考核等制度,防止和纠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和执法扰民现象。
勤俭节约,廉洁从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切实加强公务接待、公务用车、重点工程、国有资产等方面的监管,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促进发展上,用在弱势群体上。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健全拒腐防变教育机制、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从政道德修养,慎独慎微,自警自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
各位代表,面对新目标,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站在新起点,我们更加斗志昂扬,信心百倍。让我们在中共陈仓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为加快“六区”建设、实现陈仓在关天经济区率先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