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开信息内容
详细内容页
陈仓区“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分享到:0
索引号: zfb/2018-0614-003 公开目录: 专项规划 发布日期: 2018-06-14 10:11:52
主题词: 发布机构: 发改局 文       号: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加快陈仓教育现代化步伐,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根据《宝鸡市陈仓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宝鸡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结合陈仓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我区教育事业发展成就

“十二五”以来,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切实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政府财政性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显著提升,国民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各类教育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为实现“双高双普”和创建省级“教育强区”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教育条件进一步改善。“十二五”以来,先后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薄弱校改造计划、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取暖设施改造等项目9大类91个,累计投入1.51亿元,项目建设总面积164736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全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基本办学条件。

——教育骨干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共建成省级教育强镇3个,市级教育强镇3个,省级示范性高中1所,省级标准化高中1所,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创建为省级标准化资助中心,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创建为省级示范性校外活动中心。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市级教育强镇7个,省级教育强镇6个,教育骨干体系基本形成。

——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面完成了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任务。投资2160万元,新建和改扩建镇(街)中心幼儿园13个,投入600万元新建区直属高标准幼儿园1所,新建民办幼儿园8所,初步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引领、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全区学前一年和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1.2%和90.6%。

——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健全了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学校网点布局调整步伐切实加快,撤并中小学校50所,全区教育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均衡和优化。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学校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5%以上;初中入学率巩固在99%以上,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2%以上。

——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120亩的陈仓高中建成投用,并创建为省级标准化高中;虢镇中学晋升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撤销了坪头中学高中部,县功高中停止招生,高中教育在减量提质中优质发展。高考成绩稳步提升,二本上线人数连续四年突破两千人大关,其中2015年一本、二本上线总人数和上线率均创历史新高。

——职业教育稳步推进。投资1.25亿元异地新建了区职业教育中心。建立了以区职教中心为龙头、以镇(街)成人学校为骨干的区、镇、村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区公民办职业学校共招收学历教育人数31283名,完成“人人技能工程” “阳光工程”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20000人次。社区教育蓬勃发展,创建学习型社会取得初步成效。我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工程示范区。

——师资队伍不断优化,配备更加合理。全区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幼儿园100%、小学99.7%,初中97.2%,高中95.4%,职中88%。其中高级教师占10.2%,一级教师占33.1%。共涌现出宝鸡名师5名,陈仓名师20名;省级学科带头人拟定培养对象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0名;省级教学能手37名,市级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267名,区级教学能手576名。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信息技术教育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区所有中小学全部接入陕西省基础教育专网,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累计投资730万元,安装交互式电子白板225个、教学录播系统和互动课堂教学系统各1套。新增计算机教室8个,多媒体教室2个,建成校园网4个、学校网站15个。全区初高中信息技术课开课率和国际互联网接入率均达到100%。

——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十二五”以来,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有了体制保障,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从2011年的6.78亿元提高到2013年底的7.53亿元,平均增长率为3.48%。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从2011年的5.9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6.87亿元,平均增长率为8.1%。

——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先后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蛋奶工程”和“营养改善计划”,累计投入资金3757.83万元。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自2011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资助资金6175.82万元,受助学生91807人次;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6845人次,发放贷款金额4145.737万元。各类学生资助政策的贯彻落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在全市率先实行西部山区高中免费教育,按照700元/生?学年的标准为西部山区普通高中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出台并落实了为在西山任教的教师上浮基本工资10%等政策,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指数。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中小学“校财局管”、校长教师“团队式”双向交流、校外教育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扎实推进,课改覆盖面达到79%。“大学区管理”改革启动实施,教育均衡化发展水平切实得到提升。

二、“十三五”我区教育面临形势分析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更是我区教育事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争先进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我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

一是十八大精神对教育改革发展指明新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要求,为教育指明了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对深化教育改革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新要求。质量提升、内涵建设、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成为教育系统的最强音和关键词。

二是教育现代化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新目标。随着国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深入推进,国家支持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全市教育创强工作的总体部署,使我区“十三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定位更加明晰。

三是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助推力。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空前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接受优质多样化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的强烈期盼。

四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对教育提出新挑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同时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也作出了明确部署。教育改革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在规划编制上必须明确配套政策,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在教育综合改革与学校自身改革上取得重大进展。通过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破除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五是经济转型升级对教育提出新要求。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教育发展必须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我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设置等仍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不足,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实践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都亟待提高。因此,强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是我区教育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十三五”时期我区教育改革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与人民群众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存在很多不适应。

一是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尽管全区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但与飞速发展的教育事业的需求相比仍然不足,区本级投入增幅不大,教育系统灾后恢复重建负债高达1.5亿元,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教育发展。

二是教育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和需求。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素质教育推进缓慢,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学前教育发展还不平衡,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义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职业教育专业品牌建设和办学吸引力不强,办学规模出现下滑趋势。部分民办教育机构诚信自律意识不强,规范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三是区域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差距较为明显,城区“择校热”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和教育资源配置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

四是教育创强步伐缓慢。对照陕西省教育强区评价验收标准,全区中小学校在内设配置、室部建设、教育信息化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多项指标仍未达标,创建工作推动缓慢。

五是教育改革任重道远。一些制约教育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教育体制和机制还不够完善,教育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落后,学校办学活力不强,内涵发展特色不突出。

我区未来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公共资源优先满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

三、“十三五”我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

(二)主要目标

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构建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步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陈仓教育。2016年,创建成省级“双高双普”达标县(区);2017年,创建成省级教育强县(区)和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19年,创建成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到2020年,教育发展规模、质量、投入、贡献率率先走在全市前列,进入人力资源强区行列。

(三)发展思路

着眼2020年前建成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的总体目标,以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公平发展、内涵发展、协调发展和创新发展为导向,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陈仓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率先崛起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坚持优先发展。把发展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之举,落实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完善政策举措,确保优先发展。

——坚持公平发展。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保障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健全完善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实行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的政策。重点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加快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发展和办学水平差距。

——坚持内涵发展。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造就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坚持协调发展。把统筹兼顾作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法,推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以及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特色、效益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以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为抓手,促进教育公平和区域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创新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和教学领域改革,在教育理念、发展思路、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评价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

四、主要任务

(一)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树立全面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指导、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规范学校课程管理,开齐开足课程,高质量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聚焦课堂教学,革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标本兼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初、高中毕业生合格率达到98%以上;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90%和20%以上;中考、高考质量稳定攀升,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全面加强体育、美育、校外、科技教育工作。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把有效遏制学生体质下降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和丰富“阳光健体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提高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效益和质量。落实“体育、艺术2+1”要求,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专项考评力度。优化和改进美育课,提高音乐、美术教学的育人水平。繁荣学校体育、艺术、科技活动,扶植学校体、艺、科社团(队)优质化发展,打造区域素质教育的典范和品牌。大力推进校外教育发展,加强校外教育体系和场所建设,推动社会大课堂建设,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实践活动和创新教育活动。

全面提升环境育人水平。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将学校文化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提升学校育人品质和影响力。创新管理、教育、教学、学生活动模式,营造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地多样化发展。大力推进学校、社区、家庭的融合互动,积极推动社会(社区)向学校和学生开放公共教育资源。

(二)推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1.加快学前教育提质发展。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扎实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深入开展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不断完善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加大幼儿园硬件设施改造和提升力度,新建和改扩建5所镇(街)公办幼儿园,完成区中心幼儿园扩容搬迁任务。到2020年,公办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到在园幼儿总数的6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数达到幼儿园总数的85%以上,在园幼儿数达到全区在园幼儿总数的80%以上。巩固提升学前三年教育普及水平,其中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9%,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建成省级示范园4个,二类幼儿园覆盖面达到80%,一类幼儿园达到65%以上,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2.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索建立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深化“大学区”管理制度改革,试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到2017年,所有学校全部达到省颁标准。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城区及其周边学校建设,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切实解决大班额问题。加快缩小城乡、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提高农村寄宿学生义务教育保障水平,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水平和质量,推动学校特色化、内涵式发展,到2017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质化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坚持“改革创新、立德树人、提升质量”的工作思路,统筹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保持两类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优化普通高中布局,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继续整合现有高中教育资源,撤销县功高中,实现虢镇中学、陈仓高中平衡招生。实施“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品牌建设,提升普通高中学校优质化水平,到2018年前,将陈仓高中打造成省级示范高中,东关高中跻身省级标准化高中行列。

4.开拓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依托区职业教育中心自身优势,组建职教集团,将区域内各类培训资源和项目集中整合,更好地发挥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专业、课程、教材、教法改革,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极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努力建设一批为区域重点产业服务、顺应区域发展方式转型需求的骨干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积极扶持区职业教育中心创建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优势特色鲜明、办学吸引力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5.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支持和规范发展各类民办教育。完善民办教育管理机制,明晰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赋权问责的管理格局。支持各类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民办教育评价管理办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日常监管、定期评估和年检工作,不断引导其诚信自律,规范办学。

6.构建覆盖全区的继续教育体系。健全跨部门的继续教育协调机制,将终身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善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终身学习制度,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企业、社区和家庭四类学习型组织创建,形成多模式、广覆盖的学习型组织格局,营造具有区域特征的终身学习文化氛围,满足群众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要。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建设开放融合、相互衔接的社区教育体系。加强镇、村农技校建设,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三农”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到2020年,社区教育覆盖面达到100%,省级示范镇(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建率达到70%以上,青壮年(除丧失学习能力的)非盲率达到100%。

7.重视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坚持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善以区特殊教育学校为主体、普通学校残疾少儿随班就读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确保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投入力度,全面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专用设施设备配置,实现特殊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学校转型发展。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培养培训,努力改善特殊教育教师待遇。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

(三)全面实施人才强教战略

继续坚持培养、塑造、引进并重,提高教师队伍骨干群体的规模和水平。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教育,增强教师对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以提高素质、增强能力、促进专业化成长为目标,统筹规划,创新模式,全面加强教师和校长培训,完成五年内每位教师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任务,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严格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校长选拔、任用、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优秀教师的培养、使用、考核、激励制度,形成专家型教师的培养机制和推出机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和名师队伍群体。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全区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形成人才流动的激励机制,促进师资队伍配置均衡合理。到2020年,学前与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普通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100%,其中研究生学历(学位)15%以上。教师基本实现专业对口,职业学校专任教师高级职称30%以上,专业课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以上,区级以上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数量占到教师总数的40%以上。

(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1.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简政放权,改进管理方式,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教育决策公示、听证制度,进一步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逐步开展取消学校行政化管理模式试点,更多地运用政策、标准、财政等手段,大力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全面落实学校办学条件、教师编制等实施标准,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推动办学体制改革。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在部分公办学校推行合作办学、委托管理等改革试点,探索优秀学校托管薄弱学校、优秀校长管理多所学校改革试验,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推进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

3.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加强教育与社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密切合作,形成灵活开放、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探索适合每个学生发展、促进人人成才的育人模式。加强教学研究,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注重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秀潜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和学习选择机会。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探索高中阶段学校拔尖创新学生和特殊才能学生培养方式。

4.完善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按照科学、公平、规范、高效的原则和国家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改革中考内容和招录办法,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向辖区内初中分配的办法,实行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入学。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管理办法,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公开招生政策、程序和结果,公开加分情况,自觉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规范招生录取程序,落实考试安全责任,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坚决防范和严肃查处考试招生舞弊行为。

5.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实施开放办学,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与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坚持校代会或教代会制度,保证全体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的权利。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通过用人、评价、分配等制度激活管理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6.扩大教育内外合作交流。依托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教育区域内外合作与交流。以区域交流为重点,深化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结对帮扶”、“对口交流”等工作,加强校长及教师轮岗、学生互换、教育合作等项目的实施,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多元共享。加强教育跨区域合作与交流,深化拓展交流项目,学习先进办学理念,引进特色课程,多层次、广领域开展对外交流。鼓励我区中小学校与国内知名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交流机制,积极开展教学交流、师生互访、合作研究等活动。加大选送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与进修工作力度,培养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教师队伍和优秀人才。到2020年,建设6个区域合作办学优秀试点基地,不断提高陈仓教育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五)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统筹城乡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布局,实现资源均衡分布。加快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建设与整合力度,借力标准化建设项目,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撤并百人以下学校,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城乡均衡的教育格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结合生源变化趋势,在保证就近入学的基础上,调整学校规模,提升办学效益。完善新建、改扩建学校的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优质资源规模,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提高各级学校中优质学校、品牌学校的比重,满足区域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六)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工程”,大力改善中小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升级终端设备。坚持“普及山区、提升川塬、优化城市”的原则,加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大力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和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教育模式,到“十三五”末,所有公办教育机构100%建成局域网或校园网,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接入速率不小于100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完全达到“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标准,中学人机比不低于6:1,小学人机比不低于8:1, 95%以上的中小学建立门户网站,80%以上的中小学建立“家校通”信息平台,教师每人配备有计算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均达到教育技术能力规定标准,建成4所以上省级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并创建成省级教育信息化示范区,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服务和保障全区教育现代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把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

落实部门责任,创造良好教育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系统的全面贯彻落实。落实政府相关部门的教育工作职责。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认真解决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多为教育办好事、办实事。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处理对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问题的引导,为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推动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风气。

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立稳定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完善规章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二)保障投入,完善机制,进一步落实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

在“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建立教育经费投入、管理考核制度。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提高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区域内生产总值比例。

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投资办学。把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

不断完善教育公平促进机制。健全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逐步扩大覆盖面,确保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依法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加强学校经费监管,杜绝教育乱收费,坚持勤俭办学,建设节约型学校。

(三)强化督导,依法治教,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完善督学、督政、监测评估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责任督学队伍建设,坚持督政与督学并举、监督与指导并重,不断完善督导机制,创新督导方式,优化督导程序,强化督导结果,努力提升教育督导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强对实施基础教育各类机构的综合督导评估,继续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316”工程,围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导,完善教育督导报告反馈和限期整改制度,加大复查和问责力度。推进政府教育工作政情政务公开,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充分发挥社会评价作用,动员社会参与、支持和监督教育。全面启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和“教育满意度测评”两项监测评估工作。注重社会公众监督,主动加强政务、校务信息公开。积极公开群众关注的信息,对学校重大决策、政策及时宣传,赢得社会理解;对突发事件及时回应,掌握舆论主动权,树立和维护教育良好形象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