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区凤阁岭镇毛家庄,是秦岭深山中的小村庄,几千年来,这里流传着一种名叫“笑谈”的民间说唱表演艺术。
笑谈,即是对对戏,就是在春节或庙会期间,选一个场子或一家农户小院,生起一堆篝火,挂几只灯笼,由生旦2-4个人,进行简单的化装,边舞边唱,表达人们心中的喜怒哀乐。内容丰富,曲调欢快,哀怨戏谑,诙谐幽默,让观众在朗朗笑声中享受人生的美好。
笑谈是种轻喜剧,人称喜乐神。意谓能给人们带来欢喜和快乐的表演唱。曲目有“闹元宵”、“二呱子吆车”、“亲家母打架”等20多个。内容嘲谑讽喻,戏嘻调笑,曲调热烈奔放,舞蹈动作极度夸张,演出中不时引来观众击掌哄笑,生活情趣极浓。
“闹元宵”通过一位县官老爷在元宵前夕派差为王丞相搭建彩棚的故事,嘲弄官僚权贵的丑恶:
我老爷本姓刘,
一老爱吃屎爬牛。
吃来三斗六升屎爬牛,
溲的我老爷鹘喽喽。
王丞相言道要我三天搭起彩棚,
我若搭不起就砸烂我的骨拐。
谁搭哩?
唤来乡约地方。
东庄的乡约姓魏叫外爷,
南庄的乡约姓甘叫干大,
西庄的乡约姓九叫舅父,
北庄的乡约姓马叫妈妈。
……
“亲家母打架”通过两亲家母的矛盾展开故事,讽刺鞭挞了现实生活中爱女不爱媳的不良习气。
“打丫牌”则是通过娶亲这一场景,表现新郎官领着花轿归心似箭,而送路人则百般阻拦,形成矛盾,用极度夸张的舞蹈动作,表达新人极度高兴中排解种种阻扰的复杂心情,极富生活情趣。
“二呱子吆车”则将苏三起解故事放在二呱子用车相送这一情境之中,通过吆车路上三人风趣表演,又配上优美的抒情唱曲,透示出人间不平。
笑谈曲目大多是丑角戏,在令人捧腹的表演中,又配以非常抒情的唱曲,一张一弛,一文一武,在风趣中透着百姓智慧,在嘲讽中极尽凄婉,在热烈中流露着哀伤,是种具有简单故事情节,人物性格鲜明的曲艺剧,是具有独特风韵的山区民间艺术,历来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挖掘、保护、推广的必要性。
笑谈的穿插小曲又称引言歌,即为开场曲、垫场曲和结束时的道谢曲组成,贯穿始终,前后呼应。内容以说古道今、借景抒情为主,曲调哀婉缠绵。曲目有“岁梅儿”、“四季花”、“珍珠倒卷帘”、“石沟子担水”等50多个。
笑谈以锣鼓渲染气氛,用引言歌中的“开场曲”起始:
开场开场真开场,
来到爷门宝庄上。
牛羊满圈人发旺,
千粮万石堆满仓。
走进场子手一绕(招),
四面八方修的好。
年年修来年年好,
年年的银钱使不了。
一段开场曲,立马就能把观众带进欢快喜庆的情境之中。
笑谈曲目之间总有段空场时段,引言歌中的小调就穿插进来进行补救,所以又称垫场曲。垫场曲以情歌为主,诉说着人间的悲伤凄婉:
“行人店房” 诉说着一位女子过年时不能全家团圆的辛酸忧苦,实在令人悲伤。
行人店房过新年,
猛然间想起奴的家园。
心儿里泪涟涟。
母亲哟炕边谁问安,
安营的弟子不能团圆。
哪一个少年不爬山!
哪一个少年不走外边!
只要你能挣下钱。
笑谈终场时仍以引言歌中的“道谢”前后照应,极尽演出队对主人家热情款待的致谢和祝福:
……
初八十八二十八呀,
扰了我爷们的好高茶。
这茶不是这里的茶,
这是云南贵州茶。
初九十九二十九,
扰了我爷们的好高酒。
这酒不是这里的酒,
这是柳林干烧酒。
……
道谢道谢多道谢,
把爷们打扰了多半夜。
陈仓笑谈中插进了引言歌,亦庄亦谐,亦同亦异,有抒情,有嘲讽,有哀凄,有轻快,有收敛,有张扬,是张弛有度,风格独特的山区民间艺术。
陈仓笑谈源自上古时期的原始歌舞,发展于周秦的民歌小曲,又吸收了汉唐杂戏及参军戏的内容和形式,到清代臻于成熟。据调查,清代末年,该庄已有笑谈班社存在,逢年过节便为当地民众进行演出,迄今已有100多年。
如今村上重视这种古老艺术的保留和传承,组织起有近20人的笑谈班子,对流传下来的曲目进行搜集整理,并向年轻一代进行传授。近年通过媒体宣传,使他们更受鼓舞,信心大增。区文化部门拨出经费,派出专人进行抢救,并为其录像制碟,较好地保存住已有资料。经过细致工作,相信陈仓笑谈这一民间艺术定能发扬光大,闪耀出光彩四射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