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走进陈仓 >> 统计公报 >> 正文
详细内容页

宝鸡市陈仓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4-05-07 00:00:00 来源: 区统计局  点击:[]     分享到:
0

2013年宝鸡市陈仓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宝鸡市陈仓区统计局

2014年3月18日

2013年,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加快六区建设、推动率先发展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率先发展五大提升工程,全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6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2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89.93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49.26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2:56.3:29.5调整为14.6:55.2:30.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201元,增长7.3%。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8.73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0.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0%,比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2%;农村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0%

全区财政总收入99482万元,增长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136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加2876万元,增长17.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20962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加3836万元,增长33.0%;非税收入8174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减少960万元,减收18.5%。

全年财政支出175936万元,比上年增加27336万元,增长18.4%。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9838万元,同比增长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647万元,增长30.1%,教育支出37686万元,减少6.5%,科学技术支出2133万元,减少9.0%,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30万元,增长31.9%,医疗卫生支出17614万元,减少14.0%。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40.37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18.33亿元,增长3.9%;畜牧业产值20.20亿元,增长5.7%。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8.34万亩,同比增长0.8%,粮食总产量231078吨,同比减产3.9%;蔬菜种植面积10.54万亩,同比增长2.9%,蔬菜产量15.50万吨,同比增长15.4%;年末生猪、牛、羊分别出栏60.07万头、3.76万头、3.88万只,同比分别增长5.3%、0.8%、0.5%;家禽出栏281.72万只,下降12.7%;年末生猪存栏28.81万头;全年猪肉产量41439吨,增长5.5%,牛肉产量6159吨,下降3.9%,羊肉产量756吨,增长10.4%;禽蛋产量23935吨,增长1.8%。

全年园林水果总产量10.75万吨,下降14.4%,其中苹果产量8.33万吨,下降13.1%。

全区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371977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1.03亿千瓦时,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30672吨,比上年减少580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8.69亿元,增长1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7.65亿元,同比增长15.6%。年末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户,其中年内新增8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61.75亿元,增长19.9%。全年实现利税总额6.5亿元,同比增长51.9%。

年末有亿元以上企业20户,其中5亿元以上企业7户,10亿元以上企业3户,亿元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4.56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89.4%,同比增长26.8%。

全年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8.81亿元,同比增长28.5%,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2.95亿元,同比增长12.7%。轻重工业比为49:51,轻工业占比逐年上升。

规模以上非公有工业达到45户,数量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70%,实现工业总产值77.93亿元,增长20.7%,实现产值占陈仓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8.2%,比上年占比提高0.6个百分点。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9.06亿元,增长21.0%(见下表)。

陈仓区六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完成情况

六大支柱产业

201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

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

同比增长%

轻工纺织业

50.44

34.50

46.2

装备制造业

44.88

32.76

37.0

食品饮料业

23.36

21.11

10.6

能源建材业

14.99

13.98

7.2

电子电器业

14.32

14.20

0.9

医药化工业

11.07

14.85

-25.4

全区主要工业品产量:水泥133.5万吨,增长42.1%;玻璃包装容器45.7万吨,增长20.1%;钢材6.7万吨,增长75.9%;石油钻井设备0.5万台套,增长56.7%;摩托车、高低压开关板0.81万套,增长65.4%;中成药0.19万吨,增长22.7%;小麦粉42万吨,增长2.8%;饮料酒2.2亿升,增长3.7%;火力发电量34亿度,增长2.5%。

年末全区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2家,完成总产值29.94亿元,增长36.3%,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房屋施工面积278.6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55.1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2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63.6亿元,增长60.8%;农户投资3.6亿元,减少78.8%。全年95个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额36.3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1.7%。

固定资产投资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5.7亿元,增长51.9%;第二产业投资55.2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投资92.7亿元,增长130.0%;分别占投资9.6%,33.7%,56.7%。

全年有资质以上房地产企业10户,年内开发投资6.55亿元,增长111.3%。

全年完成保障性住房投资7.46亿元,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在建项目1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0个,本年竣工项目2个;全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4608套,年内竣工保障性住房288套。

五、国内贸易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68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为36.82亿元,增长17.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为3.86亿元,增长2.3%。

年末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55户,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05亿元,增长28.9%。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29万人,其中,入境游客2.1万人;旅游综合收入13.4亿元。

、交通邮电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50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全区共有营运车辆4957辆,客运线路92条。全年公路旅客运输量137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2亿人公里;货物运输量409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5.3亿吨公里。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68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0公里。全区18个镇街通客车率100%,332个行政村已有313个通了客车,通车率94.3%。

全年邮电通信业营业收入24692万元,增长14.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2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25.4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4.1万户,增长19.5%。

、金融保险

全区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40.56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7.40亿元,同比增长26.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3.05亿元,同比增长3.9%。

全年保费收入2.03亿元,增长14.2%。其中:寿险收入1.39亿元,财险收入0.64亿元,分别增长14.6%、13.2%。

、教育科技

全区拥有普通高中6所,招生2829人,在校生8337人。初中24所,招生4269人,在校生10876人。普通小学97所,招生3126人,在校生2150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34人,在校生93人。幼儿园34所,学前教育招生数5403人,在校生数9268人。全区共有教职工4531人,其中专任教师4118人。

虢镇中学顺利晋升为省级示范高中;区职业教育中心已创建为省级示范职中,正在积极创建国家重点职业教育中心;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创建为省级示范中心;车站幼儿园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已通过省教育厅验收。在高考中,全区一批本科上线共计921人,上线率15.7%,上线人数比去年净增61人,上线率提高0.4个百分点;二批本科上线人数达到2216人。

全年争取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项目6个,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88.4万元;全年申请专利113件;社会研发投入3.92亿元,拨付科技三项费1070万元。

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区级文化馆1个,农村乡镇文化站11个,电视台1座。全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国家级1个、省级7个、市级10个、区级39个。非物质文化传承人114人。全区共有各类文物保护点451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6处。全区馆藏文物255件(组)。全年组织周末文化广场演出34场、虢镇城区“月月有秦腔”公益性演出14场、镇街公益性送戏下乡演出110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270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78094户。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5255套。

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39个,其中:区级医院2个,企事业卫生单位职工医院及民营医院5个,区妇幼保健院1个,镇卫生院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中心1个,诊所、卫生所48个,村卫生室252所。全区卫生技术人员2295人,其中:执业医师585人,执业助理医师234人,执业护士759人。全区医院卫生院总床位数1571张。

全区年末新建农民健身工程21个,社区体育器材配送工程1个,争取全民健身器材235件(套);组队参加了宝鸡市第十届运动会,获得金牌241枚、银牌75枚、铜牌63.5枚,金牌数列全市第二位。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总户数16.45万户,户籍总人口60.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4万人。年末常住总人口59.8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000人,出生率为9.02‰;死亡人口2030人,死亡率为4.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4‰;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2.67。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875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9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50元,比上年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98元,比上年增长10.5%。

年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26734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27544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57198人;生育保险参保11936人;失业保险参保7271人;工伤保险参保18991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20.6万人,参保率99.4%,待遇享受4.8万人,待遇享受率100%,基金征缴2841万元。农村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人数498365人,参保率99.8%。

年末全区共有5514户11666人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保障金5061.95万元;8869户23147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保障金5564.59万元;纳入农村五保供养3600人。全区共有农村五保户501户543人,共拨付农村五保供养金322万元,集中供养率达到70.5%。全区共为25187人发放高龄补贴1354万元。

全区有敬老院2个,床位数500张,入住285人。救助站1个,全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56人,发放救助金6.35万元,救助孤儿70名,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和监护人劳务补贴99万元。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5317对,离婚登记736对。殡葬管理服务机构1个,火化遗体1387具。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卫生机构数、技术人员数和床位数不包含高新四镇;

[4]部分数据是根据区级有关部分资料整理;

[5]未特别说明的数据其统计范围均按陈仓区全部行政区划统计。



上一条:宝鸡市陈仓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下一条:宝鸡市陈仓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关闭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