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办事大厅 >> 重点民生领域 >> 教育领域 >> 正文
详细内容页

2017年高考大纲地理学科解读

发布时间:2016-12-10 15:06:08 来源:  点击:[]     分享到:
0

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

一、2017年考试大纲内容: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 人口与城市,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 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

选考内容

选考一 旅游地理

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 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2)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2.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1)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2) 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4. 旅游与区域发展(1)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2)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 环境保护

1. 环境与环境问题(1)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2)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 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2)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 环境污染与防治(1)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2)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 环境管理(1)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2)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二、考试大纲的新变化:

原来考试大纲规定的3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要求学生从3个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

2017年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三、本次大纲修订的解读:

从内容变化可以看出,本次大纲修订凸显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坚持整体稳定,推进改革。处理好了继承与发展、稳定与创新的关系,在保证考试大纲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考试内容改革,确保高考内容改革的顺利推进。二是优化了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科学设计了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三是做好了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衔接,在高考考核目标中适当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梳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体现素养导向。

考试内容的主要变化是:地理科删掉了部分选考内容,以减少重复考查。删除不等于不考,选修部分删除“自然灾害与防治”不代表不会考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作为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的延伸,即使不作为单独的选修模块,也会在11个单选题或者2道大题中有所涉及。所以,该部分虽然在选修中删除,必修模块中仍然会有所涉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不可大意。

选做范围缩小,难度加大。选做模块的二选一,这无疑是增加了教学难度。老师通常会注重“自然灾害”和“旅游地理”的讲解训练,“自然灾害”由于本身的涉及较广,该部分的讲解可以覆盖必修选修,所以很多学生也习比较重视该部分的训练;“旅游地理”由于问题设置比较常规,答案也比较“套路”,所以也是学生的热门选择。而近几年“旅游地理”问题的设置越来越“生活化”、“多元化”,很多学生面对多元的问题已很难准确把握答案,不得不偏向“自然灾害与防治”。今年的考纲缩小了选做范围,无疑给学生带来了“麻烦”,这将意味着“环境保护”也要作为重点训练。

“环境保护”需要去更多的关注,而且“环境保护”近几年的问题设置难度都有增加趋势。“环境保护”作为与我们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热门话题,随着近几年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各种新型环境问题也接踵而来。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和人类产业活动相关,也和自然地理部分的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鉴于环境问题的多样性和产生的复杂性,很多学生在解答该部分的时候就要求有更多的社会生活常识以及连贯的逻辑思维,这无疑对于考生来说也是一种能力要求上的提升。

四、备考建议:

1、近几年地理试题可能最明显的特征是“以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支点,通过考查广大考生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等”人地关系的认识与态度,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重点复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应对高考的关键。

2、内容减少不等于不考。地理科的选考模块从三选一改为二选一,减少了一个复习的模块,这对考生来说考试内容减少了,所以并不会带来备考的负担。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考试大纲删去的“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在必修里面是会涉及到的,很难隔离开来,所以还是一定要复习到。

3、注重地理原理的理解和把握。地理作为一门“讲理”的学科,所有知识点的延伸和扩展都离不开“理”,以理推及面,才能灵活应对新出现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在“理”的基础上总结变化规律。知识只有通过理解、总结规律才能成为能被自己掌握和运用的考试“武器”。

4、关注生活,关心时事。缩减以后学生不得不关注的“环境保护”,进一步贯彻了国家关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学习,不只是为考试而学,更是为了生活而学。这就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生活,关心时事,融入社会扩宽视野。知识性的东西只有用在生活中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建议学生们课后可以多探讨一些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的问题。

5、提高地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高考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运用,地理一共14个题,要检测学生的知识及能力,既需要对知识点进行高度整合运用,又需要学生能够特殊问题特殊分析。自然地理部分主要考查特殊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高度把握“原理”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跳出普遍性的框架。人文区域和选做部分主要考查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性,这需要学生加强图表和材料文字的阅读理解,提升阅读能力,重点关注图表下方的图例。注意:凡是出现在图例上的信息都是有用信息,必须充分加以运用作答。

6、建立纠错本。到了高三复习阶段,基本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都已经讲解完成,该阶段我们需要做的是巩固深化知识点,那么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练习过程中收集还未掌握的知识点错题,一开始可能会有很多知识错漏,整个高三阶段,我们能够通过复习深化把这些不会的知识点一一解决,考前复习纠错本可以促使成绩提高。

总之,2017年高考考纲的变动,增加了学生备考难度和教师施教难度。此次变动凸显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人文性,也是教育对于社会属性的“人”的重视和能力的培养。希望广大考生和教师认真研读考纲及变化,采取有力措施,奋力备战2017年高考。



上一条: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重大调整 考试与认定全面分离
下一条:解读宝鸡“平安考试”密码

关闭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